糖尿病非藥物健康中心《糖三臟俱樂部》
糖三臟計畫: 1.心臟 2.腦臟 3.腎臟 藥物治療+病人自我管理,存在問題: 1.吃藥,打胰島素,藥越吃越多,血糖值越來越差,病人越來越多。 2.這不敢吃那不敢吃,不知道怎麼吃,一吃血糖就高。 3.上網找方法,但是都沒什麼用,有的人血糖好了一段時間又不行了。 4.不吃主食,血糖控下來了,可是身體感覺越來越差。 5.併發症症狀越來越嚴重。 MDT平衡法: 是一套以代謝慢病患者為中心,經全面檢查評估後,根據每個患者不同病情,由醫學專家個人化訂製方案,通過專屬控糖產品,結合用藥調整和營養、運動、心理等多學科干預手段來管理糖尿病、肥胖症、脂肪肝等代謝慢性病的方法。 MDT平衡法包括: 1.多學科專家協作:醫學結合營養、運動、心理、科學,有效整體解決問題。 2.個人化體質方案:根據您的血糖情況、身體狀況、生活方式制定方案,動態調整。 3.私人管理小組: 醫生、營養師、運動教練、心理諮詢師、健康管理師,專業指導。 管理效果:
聯合一切力量,擺脫人類慢性病的困擾 願景:美好生活,健康大同 價值觀:正直・健康・幸福・利他・共生 林哲安 院長 共勉之 |
台灣國際醫學科學研究基金會理事長林哲安(左)與溫州醫科大學大健康發展研究院執行院長郭廷建。
圖/王誌羽攝影 |
郭廷建談「大健康」:避免過度治療才能守護全域
梅花新聞網 簡立欣/北京報導 發佈時間:2024/05/21 20:46 第9屆海峽兩岸腫瘤防治大會日前在北京登場,首度與會的溫州醫科大學大健康發展研究院執行院長郭廷建表示,從大健康角度,此次會議有幾項特色,包括:學科融合,即中西醫的融合、醫科跟工科的融合;陸台兩地融合;以及傳統跟創新的融合。大家理念相同,就是從「大健康」的角度,從生命的出生到終極,疾病治療從早期精準預防到後期評估,都有醫者守護的責任。 郭廷建表示,此次簽訂的合作協議裡面,兩岸不單單代表大陸和台灣,還有港澳、長三角、海西、大灣區,都是最發達的地區,有合作的基礎。 台灣國際醫學科學研究基金會理事長林哲安表示,兩岸四地陸台港澳都是華人,基因不分彼此。此次大會的主題是「科學防治、創新共贏」,像大會主席吳健雄本身也是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肝膽外科主任,從西醫闖入中醫領域;溫州醫科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李校堃則已經前瞻地提到「大健康」的概念。 郭廷建表示,溫州醫科大學大健康發展研究院創建初衷,是他跟校長李校堃形成默契,校長更是基於自己生病之後感受到預防的重要,「為看病而看病」永遠看不完,因此推廣從醫學生開始就培養「大健康」理念,醫師不只要能看病,還要有管理手段,引起全社會對健康的認知、做好科普跟民眾素養,這方面台灣比大陸早幾十年。 郭廷建也透露,溫州醫大校長李校堃院士,同時也是台灣科技產業協會的名譽理事長,兩岸在醫學科學方面的互動是非常緊密的。 郭廷建表示,如果民眾沒有「大健康」概念,醫保總有一天要崩潰,最大受害者還是老百姓。有限的醫保資金要用於全域的預防,讓更多老百姓少生病,生了病早治療,就更不會造成負擔。 郭廷建表示,此次會議他感受到很多院士的大國情懷,像林哲安院士在美國、台灣、大陸一直宣揚,跟今天創新傳承是一脈相承。 林哲安引述恩師崔玖醫師的說法:「身為醫者,治病方法愈多愈好,身為患者,能夠選擇的治療方式愈多愈好。」像李校堃身為院士卻創立了非醫療干預委員會,就是因為他自己生病之後,發現溫泉對於中風患者的康復治療有很大功效。希望醫者也要重視自己,一定要往「大健康」移動,讓華人變得健康,帶出健康的生產力。 郭廷建表示,大陸目前要面對的課題包括:第一,老年化社會,大陸60歲算老年,目前已占18.2%,這會給國家帶來很大負擔;第二是慢性病;第三是青少年衛生問題。這麼多的問題都是醫師要處理,所以醫院管理變得很重要。當過20多年醫院院長的他表示,如果沒有創新管理的觀念,醫院無法提供民眾優質服務;有「大健康」理念,不要過度治療,甚至讓民眾自我健康管理,定期服藥了、體重減輕了,醫院給點數獎勵,換健康包、醫保報銷等,讓民眾從被動管理變成主動管理。 林哲安回應表示,兩岸有志一同,台灣的雲林也在試點,只要老人家每天量血壓或是聽醫師演講就給「健康幣」,可換民生物資,民眾健康了,雲林用掉的醫保就少了。 郭廷建表示,老年人的健康,主要是自身習慣的改變,包括運動、飲食,激發身體內在免疫機能,藥物都只是輔助。 |
20240513第20屆京台腦健康學術研討會暨京台青年科學家論壇系列活動,近日在北京海星醫藥健康創新園登場。王誌羽攝影
|
猶如兩岸PK賽!京台腦健康產業火花四射發佈時間:2024/05/21 20:21 梅花新聞網 簡立欣/北京報導
第20屆京台腦健康學術研討會暨京台青年科學家論壇系列活動,近日在北京海星醫藥健康創新園登場。大會共同主席、中關村產業技術聯盟聯合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杜宏群,與遠道而來的台灣科技產業協會理事長林哲安一行簽訂合作備忘錄,雙方表示將發揮中關村與台灣地區科技資源與各自醫學優勢,構建緊密的合作夥伴關係,為兩地開展富有成效的交流與平台。 此次腦健康前沿學術研討會在海星醫藥健康創新園登場,中國工程院院士李校堃特地為大會發來視頻致詞,希望能夠與台灣地區科研機構和專家學者建立更緊密的合作關係,共同推動醫學科學的發展。世界華人神經外科協會名譽主席高明見教授也親自對大會致詞,講述在台灣利用人工智慧篩查心房顫動預防腦中風的近況,期待兩岸合作將華人腦中風的防線向前推進。 大會主席林哲安報告治療中樞神經疾病的未來趨勢。他表示腦健康是關乎國家和社會的大事。在建構健康腦工程的征療中程中,我們都應該盡自己的一份力量,而李校堃與高明見更是在這條路上與你我同行的天使。代表海峽兩岸腦醫學科學的專家,共建腦健康工程啟動。 台灣的元培醫事科大前校長林志城表示,現代人生活不規律,很容易引發癌症、憂鬱、高血壓、高血脂、阿茲海默症等「生活習慣病」,必須從5個解決方案做起,包括飲食有節、天人合一、形體鍛鍊、起居作息、心理健康等。 北京市高端領軍人才、中元生物科技公司CTO陳顯揚,則暢談其元寶楓產業科技創新經驗。陳顯揚表示,元寶楓是難得的植物資源,籽油可提取重要的神經酸,是中華民族給全人類的禮物,中華民族有必要用好、用對神經酸。 另外台灣科協代表團也赴HICOOL產業園開展腦健康產業對接交流會。腦健康作為人類生命健康的重要組成部分,一直備受世界各地科學家的關注與探索。而今在這個以人工智慧,大資料等前沿技術蓬勃發展的時代,為人們探索和實現人類腦健康的新突破,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與挑戰。近年來,台灣與北京的交流合作不斷深入,如台灣與北京合作研發的腦科學影像技術,已經應用於臨床診斷,為腦部疾病的早期篩查和診斷提供了新的方法。致力開發元寶楓籽油等產品的中元生物科技公司董事長常婷婷,暢談中元生物腦健康產業戰略布局規畫;上海威奧頤摩健康科技公司市場總監孫婧以「氧與腦健康」為題介紹微壓氧艙;來自台灣的台灣之光,80歲「生技阿嬤」程伶輝,介紹「乳鉻蛋白」與在第三期糖尿病-阿茲海默症的應用展望;同樣來自台灣的國際醫學科學研究基金會秘書長周明宇博士則介紹新世代藻油與腦健康。 杜宏群笑說,13日的行程很像兩岸專家PK賽,有大陸的元寶楓籽油對上台灣的藻油,又有大陸青年女企業家常婷婷與台灣「生技阿嬤」程伶輝前後登場。她感謝與會專家分享真知灼見,暢述觀點經驗。林哲安特別感動:高明見、李校堃、生技阿嬤懷揣上醫之心,循循善誘帶領大家穿越歷史長河,講述老一輩的初心與使命,他期許透過大會跨領域跨時代碰撞思想火花,促進兩地在科技創新方面的互相學習和腦健康領域的交流合作,共創腦健康新質生產力。 |
|
原创 王丽娜 医师报肿瘤频道 2024-05-17 19:06 吉林
医师报讯 (融媒体记者 王丽娜)5月12日,海峡两岸肿瘤菁英共聚北京,以“科学防治 创新共赢”为主题,共同参加由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肿瘤学分会主办,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承办的第九届海峡两岸肿瘤防治大会。大会主席、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肿瘤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肝胆外科主任吴健雄教授和共同主席、台湾国际医学科学研究院院长、台湾科协理事长林哲安教授均表示,本次会议是疫情以来两岸肿瘤专家首次交流,在肿瘤防治领域,两岸有各自优势,通过加强交流与合作,共同提升医疗水平,保护两岸人民的健康。会议议题新颖,从AI到医工结合,从肿瘤微创到综合治疗再到中西医结合治疗,吸引了300余位大陆和100余位台湾肿瘤学工作者参加会议。 开幕式 赫捷院士代表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对第九届海峡两岸肿瘤防治大会的顺利召开表示祝贺。他认为会议为探讨我国肿瘤诊疗领域最新进展和肿瘤防治创新发展方向搭建了高水平的平台,将推动我国肿瘤综合治疗的发展。 “除了顶天,也要立地。”吴健雄教授介绍,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肿瘤学分会自成立以来,带领海峡两岸肿瘤防治专家在肿瘤防治尤其是肝癌防治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既有高水平的学术会议(如国际会议、国家级会议、海峡论坛)和国家级继续教育,又注重“走基层”,将肿瘤防治理念和技术送到革命老区、边远山区,在推动两岸肿瘤防治事业发展、助力祖国统一大业方面发挥着力量。 林哲安教从事智能数字化中医+MDT的研究,他从中医数字化的角度分享了他对中医整体观的感悟。他表示,海峡两岸肿瘤防治大会从开始就非常注重中西医结合理念。中医于他,刚开始像一个宝山,“看山是山”,在做数字化中医的过程中将每个经络都具体研究,从每个单一经络看“已不是山”。当将中医数据三维建模后,“宝山又回来了”。这是一个从具体到抽象,又重回具体的过程,在对中医的认识过程中逐渐体味到“医道易道无所道,医德易得无所得”。 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王立基会长表示,党中央高度重视肿瘤防控工作,当前我国肿瘤防治工作迈入了高质量发展阶段,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的主要任务是推动两岸和平发展和两岸和平进程。肿瘤学分会成立于2012年,经过多年辛勤耕耘,分会影响力越来越大。在推动我国医疗卫生领域第一时间接触到国际上最先进的肿瘤防治信息和培训肿瘤防治队伍上,做出了积极贡献。未来,我们要利用好这一平台,为肿瘤防治创新做出新成绩。 大会主席说 会议期间,大会主席吴健雄教授和林哲安教授接受了《医师报》肿瘤频道记者的采访。 优势互补 携手共赢 守护两岸人民健康 吴健雄教授表示,肿瘤是慢性病和高发病,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肿瘤发病率正逐年上升。作为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肿瘤学分会,有责任将国际最顶尖的肿瘤防治理念、技术设备、药物向全国同道推广普及,并落到实际工作中。另一方面,两岸之间健康领域的合作是民生需要,也为推动在两岸和平进程中奠定民间基础贡献着力量。 “医生绝对不缺会议,但这次会议格外有意义。”林哲安教授表示,海峡两岸肿瘤防治大会已召开9届,每年会议的举办对于交流两岸优势,共同推动肿瘤防治事业进步有重要意义。谈及两岸各自优势,林哲安教授举例,肿瘤外科来它是实践为主的学科,大陆人口基数大,有时一个医生一星期的手术量甚至相当于欧美或台湾一个医生一年的量。如吴健雄教授开展的中央型肝癌手术,整台手术出血量小于50ml,已经臻至完善,大陆医生的手术技术值得借鉴。而通过交流也发现台湾在肿瘤诊疗的精致化方面做得很好,如肿瘤心理和患者关爱方面。 “几年前,会议邀请多位台湾疾病心理专家来授课,大陆专家深受启发。”吴健雄教授表示,肿瘤心理方面台湾很早就走到前面,他们很注意对于患者心理状态的帮扶和调整,这对提高患者自愈力非常重要。得益于投入的增加,大陆的基础研究近年发展迅速,两岸在医学创新领域的合作也大有可为。 “两岸都是华人,因此,大陆和台湾人的肝癌不会是不同的。所以九届年会都强调,在肿瘤学领域,希望两岸共同将最好的答案和肿瘤诊疗智慧收集起来,创新发展。”林哲安教授表示,此外,很多国外药物上市之前一般不会单独将亚洲人纳入临床研究,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和药效,但这些药物可能会优先在台湾上市,经过上市后人群的观察,可以提前摸索出亚洲人的药物有效率和用药剂量。 “将两岸的资源利用好,可以减少很多浪费。”吴健雄教授强调,希望今后有更多的沟通和交流,将交流成果用在各自临床工作中,指导今后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少走弯路,减少重复性工作。同时,两岸的交流也存在一些壁垒,如大陆的肿瘤登记制度已非常成熟,但由于体制问题,还无法将台湾地区纳入。希望未来,两岸的管理体制可以协调互通,除了资料共享还可以互派研究人员和学生,共同推动肿瘤规范诊疗、创新发展,守护两岸人民健康。 主旨报告 程书钧院士:衰老和肿瘤,带瘤生存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程书钧院士介绍,在近200年的过程中,人们对肿瘤的发生发展提出了多种学说,其中,基因突变学说在肿瘤研究中占主流,认为肿瘤的发生主要是由于体细胞突变。肿瘤治疗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从最初的手术治疗发展到今天的放射治疗、化学药物治疗、免疫治疗和靶向治疗等多种手段。其中靶向治疗药物尽管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存在有效率不高和耐药性等问题。 肿瘤是一个复杂的整体问题,不仅仅局限于局部病变。肿瘤与衰老密切相关,而且肿瘤的预防和治疗需要综合考虑生物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多方面因素。肿瘤患者心理状态对治疗效果,以及生活方式改变如肥胖和缺乏运动对肿瘤发生都存在影响。程院士同时强调了肿瘤患者自身的作用,认为他们应积极参与到治疗过程中。目前肿瘤治疗的主要目标不应仅是彻底清除癌细胞,而是要实现带瘤生存。这一概念更加关注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在实际临床工作中,医生应充分尊重患者的意愿,与患者及家属共同制定治疗方案。 未来,肿瘤治疗应采用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重视大数据的应用,以实现对肿瘤更全面和有效的管理。 林哲安教授:肿瘤治疗趋势 工业已经发展到4.0时代,中医也应向前发展。林哲安教授在国际上和中国台湾一直在推广数字化中医。他表示,东方医学提出了大健康的概念,从中医的角度解释就是天地人和,只有气候、土壤健康了才有人健康的基础。目前,肿瘤治疗中,现代医学已研发出很多治疗药物,如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CAR-T治疗,为什么不是所有的患者都对这些药物有效?可能是因为我们选择的研究模型不准确。很多人在研究中医的科学化,如何才能成功?选对模型是非常重要的。 吴健雄教授:综合治疗是趋势 吴健雄教授表示,癌症作为一种多阶段、复杂的慢性疾病,其发生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受外界因素和内在因素的影响。癌症治疗需要综合考虑局部治疗和系统治疗,注重微创和精准治疗,避免过度治疗。同时,癌症治疗中患者的精神心理状况和营养支持对治疗也有重要作用。他通过多个实际病例,展示了肝癌治疗的复杂性和个性化,强调了早期发现和综合治疗和多学科治疗的重要性,综合治疗即包括手术介入、化疗、免疫、放疗等传统西医治疗方法,也包括心理干预、营养、中医药、运动等干预措施。 学术报告环节由黄镜教授、韦军民教授、王宏光教授和尹震宇教授主持 会议期间,与会专家见证了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肿瘤学分会6个学组的建立,分别是:肝癌学组(组长:吴健雄)、术间超声学组(组长:王宏光)、日间手术学组(组长:周海涛)、胃癌学组(组长:周雷)、中医学组(组长:郑东海)和青委(主任委员:蒙轩)。 吴健雄主委为组长颁发聘书。 讨论环节 北京医院陈剑教授强调了肿瘤防治的多学科合作和全程化管理的重要性,同时提倡将社会学和自然科学结合,提升人体的正能量以减少肿瘤发生。 北京佑安医院孟庆华教授,作为重症肝病专家,强调了内科医生在肿瘤治疗中的辅助作用,特别是在术前评估和术后管理方面,同时指出营养支持在肿瘤全程管理中的重要性。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邵永孚教授以其在肿瘤外科的引领和贡献而受到尊敬,他提出对治疗失败的反思和对临终关怀的重视,同时强调了医生在治疗中的局限性,提倡更加人性化的治疗方式。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曾红梅教授,作为流行病学家,通过数据分析展示了肝癌生存率提升的积极趋势,并强调了早诊的重要性,提倡使用科学方法报道临床证据,以指导临床努力的方向。 |